二十四节气与廉洁文化•白露

发布者:jwadmin发布时间:2022-09-08浏览次数:10

 

 

《白露》(唐·杜甫)

白露团甘子,清晨散马蹄。

圃开连石树,船渡入江溪。

凭几看鱼乐,回鞭急鸟栖。

渐知秋实美,幽径恐多蹊。

 

         白露节气习俗

         一、白露寒暑变

         白露,公历每年97日到9日,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秋季第3个节气。

       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对白露的诠释: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。由此可见,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。进入白露节气后,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,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,日照强度减弱,夜间常晴朗少云,地面辐射散热快,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,有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一说。

二、白露三候

        一候鸿雁来。白露秋风夜,雁南飞一行,鸿为大,雁为小,是不同的两种。鸿雁二月北飞,八月南飞。

        二候玄鸟归。玄鸟就是燕子,燕子是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,它是北方之鸟,南飞带来生机。如今北飞为归,红花半落燕归去,秋风萧瑟,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玄鸟解见春分(春分初候,玄鸟至;燕来也),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,燕乃南方之鸟,故曰归。

       三候群鸟养羞。这个,是美食。玄武藏木荫,丹鸟还养羞,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,纷纷储食以备冬,如藏珍馔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白露之日鸿雁来,又五日玄鸟归,又五日羣鸟养羞。

 三、白露风俗

   1.收清露

       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,明朝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上记载: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。”“百草头上秋露,未唏时收取,愈百病,止消渴,令人身轻不饥,肌肉悦泽。”“百花上露,令人好颜色。因此,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

   2.饮白露茶

        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,民间有春茶苦,夏茶涩,要喝茶,秋白露的说法,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,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。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,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给人的感觉刚刚好。

  3.吃番薯

        红薯有抗癌、保护心脏、预防肺气肿、糖尿病、减肥等功效,中医视红薯为良药,有长寿食品之誉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甘薯补虚,健脾开胃,强肾阴。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,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。

 四、白露时节话廉政

      《难经》记载:人赖饮食以生,五谷之味熏肤(滋养皮肤),充身,泽毛。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,因为燥邪伤人,要调养肺脏、注意保暖,避免鼻腔疾病、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,特别是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,要做到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。正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,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提醒,把脉问诊,抓早抓小,也应未病先防,增强正气、强身健体、防止病邪。

        “心浮则气必躁,气躁则神难凝。白露的节气特点在于,作为党员干部应趁着暑气渐消,秋高气爽的白露时节,做到清火戒躁,去除工作中的燥气,静下心来思、沉下心来学,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,增强宗旨意识、责任意识和勤政廉政意识,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坚守初心使命,加强党性修养,脚踏实地、戒骄戒躁,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,干净做人、清爽做事,涵养清风正气。